任何的外牆帷幕飾物,建造完成的當下,達到完美最佳狀態,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,慢慢浮現外牆帷幕飾物的問題,像是脫漆,銹蝕之類的樣態。
有時我們會想,怎麼會這樣。原本建造時,都由領有國家證照建築師設計,也有一些C N S 的系統認證,經過繁復的工種整合,才能蓋好一棟大樓,也才有辦法取得使用執照,這些都需要高度的專業才有辦法達成。當然建商為了保有商譽,肯定是戒慎恐懼下要求再要求,才能達到標準來取悅顧客,商譽永續這樣。
在台灣的集合式的住宅,常常見到有國際級建築師的作品及俯拾皆是的豪宅,都因為要買好價格,從資本及品牌效應的房價來看,我這樣講合理。 越享受越富有,一直以來都是資本社會的邏輯,越貴越有人買,甚至於追高,堆疊資產的價值,因為房產在台灣是一個流通商品。房產作為一個商品,必須要講究品象良好, 然而,任何價值不斐的外牆飾物都必須受嚴格惡劣的環境考驗,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啊!
管委會都會編列預算來顧財產,但在使用公積金時,大家都朝向省錢的方式方法來走,這時的總幹事總是壓力很大,畢竟是受顧者,為了飯碗,只有執行就是最保險的做法。省錢的方向沒有錯,更有甚者於連錢都不出,東凹西凹也一堆,變成總幹事是萬能的,這樣的處境所在都有。
正常而平常心思維的人,在管委會變成弱勢者,沒有話語權,坐看大家的外牆飾物哩哩落落,也只能徒呼無奈。通常掌有話權的人,都比較強勢,而主導人未必是懂的,又不尊重專業,搞到後來,大樓的外牆飾物也不用修了。哈哈變成「歷史共業」。 或許不是家面的東西,就比較沒有迫切性,任由磁磚脫落,矽利康老化,石材龜裂,玻璃鈣化。我這樣講這有點皇上不急,急死太監的氛圍。事實上的操作,社區除了管理費外,修繕基金也必須規劃因應,因應物質做滾動式的調整,如此一來才正常。
好澄公司從事外牆維護的工作,近30年。大部分的管委會都是正常的,難免會有些人事物,不符現實,時間是最好的印證。還是建議有瑕疵的外牆,趕快查修,最便宜,避免瑕疵擴大,花更多更大的錢,基本上是可以透過外牆清洗時,請施工人員目視巡檢,然後回報管委會存查,好澄公司一向都是不收費。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服務的一部分。
這次談及帷幕牆版的現場修復的過程,首先必須把帷幕牆版取下,如果金屬的腐蝕嚴重就必須更新,重新安裝,如果只是掉漆,做外觀的噴塗修復即可。為尊重原設計的美感,即使用噴塗的方式無法接近原來的花紋,也會盡心盡力用彩繪的方式來仿製。這也是對原設計者及對房產持有人眼光的尊重。好澄公司為能服務卓越的顧客而感到驕傲。
好澄外牆美容股份有限公司
執行長 林承緯
顧問 謝宗民